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时空,个人心智障碍

 


    时空障碍


    时空障碍是指历史太久远的文本、地域上相隔太远的文本(如西非文学、北京翻译公司 南太平洋岛屿文学,等等)对理解造成的降碍。


    17世纪的英国著名诗人约翰·弥尔顿(J ohn Milton,1608一1674)的杰出史诗《失乐园))( Paradise LDst)的英语原作对译者定会产生巨大的理解挑战。诗人首创的无韵诗体、独特的拉丁风格、涉及的人类问题,均会由于隔着几世纪的时空差距,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。


    与中国远隔千山万水的西非,可以计算的主要语言有一百二十六种之多。但是,绝大多数语言都没有书面形式,即使有些民族曾有过文字,也在西方殖民者人侵之后被消灭了。 “由于西非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只有语言而无文字,所以自古形成一种口头文学。口头文学是由民间说唱师格里奥特(Griot)传播和世代相传下来的。口头文学以叙事诗为主,同时还有谚语、寓言、谜语等多种体裁”.(吴清和,2007:58)西非的口头文学,为了便于流传,一般采用诗、韵文形式,易记、上口,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。艺术表现方面,西非文学充满丰富的想象、生动的形象、幽默的语言,以及深刻的寓意。而情感方面,西非的口头文学往往带有反抗民族压迫与种族歧视的基调,充满着对祖国、故土、人民的无限热爱。跨越地域距离对西非文学理解造成的障碍,不仅需要译者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,同时还要倚赖前辈们对西非文学的研究。


    个人心智障碍


    由于每个人心智发展不在同一个等级,有理解力强弱之分,因此会影响到对翻译作品的理解。正所谓: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

    我国自20世纪以来,几代学者不懈努力,为荷马史诗的汉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.其中, Iliad《伊利亚特》有傅东华(1893一1971)根据英文翻译(E.v.Rieu版本)转译的散文译本,罗念生(1904一1990)、王焕生根据The Locb Classical Library古希腊语翻译的诗歌译本,陈中梅根据古希腊语、按照原文行次翻译的诗歌译本以及台湾曹鸿昭先生由英译本转译的《伊利亚围城记》;浏”义夕《奥德赛》有傅东华根据威廉·考拍的无韵诗英译本、参考亚历山大·蒲伯等的英译本译出的韵文译本,杨宪益根据The切eb Classical Library古希腊语翻译的散文译本(题名《奥德修纪》),王焕生根据The Locb classical Library古希腊语翻译的诗歌译本,陈中梅根据古希腊语、按照原文行次翻译的诗歌译本以及台湾曹鸿昭由英译本转译的《奥德修斯返国记》.


    上述不同版本的译者理解力肯定有差异,孰强孰弱,并不重要,关键是他们的不同理解会不同程度地对作品的翻译产生影响。例如:罗念生、王焕生的译文踏实敦厚;杨宪益的译文颇为口语化,陈中梅的译文偏向直译,粗犷豪放。


    荷马史诗的英译比较著名的有亚历山大·蒲伯(川exander Pope,1688一1744)以及乔治·查普曼(Gcorge Ch叩man,1559一1634)的译本,他们的译法未必忠实,但比较自由,堪称译界佳品.英国著名诗人济慈(j ohn Keats,1795一1821)甚至在阅读完查普曼的英译荷马史诗后,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,写下了十四行诗《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》(勘not口n chaPman,s为romer)。但也有人认为查普曼的翻译用自己的心理猜测古代的荷马,把古代世界和现代世界都看作是自己的世界,把荷马时代的事物按照伊丽莎白时代的事物进行理解,按照伊丽莎白时代追求离奇表现法的文学风尚,给荷马添枝加叶,这都是没有正确理解原作的表现。


    可见,个人心智障碍对翻译理解的确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