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翻译中的理解

 


    翻译中的理解理论以语言理解为研究对象,北京翻译公司 因此应密切关注认知科学的指引。首先应该科学地界定翻译学中“理解”的内涵。具体而言,所谓“理解”是以句子加工为主要任务的认知活动,其中包括从词语、句子到语段以及文本的信息把握、句法解析和组合等等。


    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忠实表达.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,它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.只有透彻无误地理解了原文,才能畅达地传递原作的风格与内涵,才能自如地运用技巧策略翻译出形美意美的作品。


    翻译理解必须也必然要落实在翻译表现上,这是因果关系;因为一般说来,译者的理解力与表现力成正比,这又是辩证关系。翻译家周煦良先生(1905一1984)相信在翻译过程中,译出原文相对于理解原文要容易些。因此,对翻译理解的重视应该起码不低于对翻译表现的重视,重表现而轻理解的种种主张都是有害的。当然轻视表现时理解也会功亏一赞。


    翻译中的理解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认知过程,译者要同时使用原语及目的语进行思维和信息转换,一边消化一边提炼。而理解的对象不仅包括原作,也包括作者,可以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。


    对作品及作者的宏观理解包括:理解作品的语篇类型、文体特征、时代背景、主题思想等;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、人文历史背景等。


    对作品及作者的微观理解包括:理解作品的文本意义、修辞手法、逻辑关系、文化意涵等;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、写作风格等。


    2把握原语文本意义的困难—障碍分析


    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往往会受限于主观与客观障碍。主观障碍是指译者本身的认知能力、智能水平、经验累积等等;客观障碍是指与作品相关的原语与目的语的语言差异、文化差异、思维方式差异等等。对于主观障碍,由于因人而异,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分析. 但是对于客观障碍,我们可以将其细分,归纳总结,便于译者在翻译的理解过程中辨析问题,寻求应对,突破障碍.